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老爸靠邊站(When A Man Comes Home)

老爸靠邊站(When A Man Comes Home)(目前無書封)
題名
老爸靠邊站(When A Man Comes Home)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老爸靠邊站(When A Man Comes Home)

※影片公播版由文化部提供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3 / 10 / 12 上午 9:00

片長:88 分鐘

丹麥 / 2008年 / 保護級

導演:湯瑪斯.凡提伯格(Thomas Vinterberg)
演員:奧莉薇.茉莉兒卡拿屋(Oliver Moller Knauer)
   瓊馬斯.伯拉辛(Thomas Bo Larsen)

禮讚:2007羅馬影展:觀眾票選最佳電影


◎ 劇情簡介
賽巴的母親在他四歲時就告訴他一個秘密,其父是個一無事處的人,在酒醉中臥軌自殺。
賽巴在鎮上唯一的飯店當廚師助手,但自從得知父親的死因後,賽巴便在緊張時會結巴。之前他交了一個女友瑪麗亞,但因其母患了肌肉僵直症,瑪麗亞將她安置在浴缸中但卻忘了她的存在,於是她的母親就這樣死在浴缸中。而賽巴的新女友是鎮上的美女克勞蒂亞,但克勞蒂亞極端的強勢,讓賽巴有些無法適從。
這一日鎮長邀請知名的聲樂家回鄉演唱,頓時讓全村陷入極度的躁動不安,尤其主廚有自己一套的哲學思想,他希望能將畢生手藝讓這位聲樂家品嚐,而略為神經質的飯店經理再度聘請瑪麗亞擔任女僕役。而瑪麗亞與賽巴在飯店見面後立刻死灰復燃,這也影響了他與克勞蒂亞的性愛關係。
瑪麗亞打電話約賽巴出來,兩人在草地原野上瘋狂地做愛,賽巴決定向克勞蒂亞提出分手的要求,克勞蒂亞相當憤怒,事情陷入了僵局。而此時已經變成同性戀的母親向賽巴說出一個秘密,原來他的父親並未死亡,而是來小鎮獻唱的聲樂家卡爾。
賽巴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回到飯店時卻發現卡爾幾乎是不吃東西,主廚對於他精心烹調的午餐沒有受到青睞相當激動。
第二天早上經理要賽巴端早餐去給卡爾,沒想到賽巴的口吃引起卡爾的注意,主動要求他入房間內,希望能誘導他說出原委。果然賽巴不僅嘔吐也說出他介於兩個女人之間的困境。卡爾帶他到野外要他大聲地吶喊,果然治好他的口吃。但其實卡爾與妻子感情早已至冰點,而卡爾回這小鎮只是想懷念他最喜歡的教堂鐘聲。
瑪麗亞到卡爾房內打掃,沒想到瑪麗亞也哭泣,卡爾ㄧ面安慰她卻也侵犯了她,而正巧也被妻子發現,雙方決定分手前也要將演唱會唱完。而在宴會中母親告訴卡爾真相,原來賽巴是自己兒子;而瑪麗亞也告訴賽巴她被卡爾侵犯,賽巴憤怒瘋狂地撲向卡爾,於是一場晚宴又被毀了,事情也再度陷入另一種僵局。

◎ 劇情分析
一九九五年丹麥一群導演向全世界宣讀了他們創造電影的新理念,所謂的「逗馬九五」理論於焉誕生,其中兩位主導者是拉斯馮提爾;另一位則是本片的導演湯瑪斯.凡提伯格。
凡提伯格不負眾望地在一九九六年拍攝了「最偉大的英雄」,其後在一九九八年以「那一個晚上」一舉摘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其後凡提伯格便往美國發展,拍攝了「愛在大雪紛飛時」以及「性手槍俱樂部」。其後在二OO七年回到丹麥拍攝了「老爸靠邊站」。
從某種角度而言,本片提供了相當多未來社會趨勢的訊息,尤其夫妻關係或男女關係。以卡爾為例,他以前在小鎮的種種作為甚至他四處拈花惹草的行徑都不曾受到任何人的質疑,大家所關注的只有他在「聲樂」成功的面向。或許這是西方人較崇尚的個人主義,而從這個基調所延展的自我觀念便不時被無窮放大了。卡爾回來只是想重溫「鐘聲」的緬懷,這是他的一段記憶,而這鐘聲其實也蘊涵了一份的玄機,亦即是他從來不曾得知的「兒子」。
賽巴從小認定其父臥軌自殺而亡,在母親的敘述下,其父便成了拙劣不堪,從此也使得賽巴變得更為自卑而內向。而導演以「結巴」作為一種象徵,而後也在與卡爾見面時,由卡爾讓他走出口吃的陰影。
事實上從常理觀影的習慣來看,導演的敘述手法都是與主流觀念有所差異的。映象語言中的許多觀點在這兒全面被解構了,而這也使得本片「躁動」的元素更加的充足而讓觀眾跟著慌起來。
其實「人」本來就是一個最慌亂的動物。一頭牛與羊可以安祥地在草地上吃草,而人豈能安份地謹守方寸之地?而人與人的關係雖然在道德與法律的制約下有著固定的規律,但人真的是如此安分守己嗎?
導演以卡爾想要聆聽年輕時最喜歡的鐘聲作為表徵,問題是鐘聲也是被鐘槌撞擊而出的,這一切若全部由心來推敲,不難發現卡爾心中的躁動之因。從年輕時不斷地向外追索,他要的是不同的情慾對待,在即將老去的歲月,似乎因為更為留戀而更加躁動不安了。
卡爾的妻子追索的是表相的「名」,她早已跟卡爾沒有夫妻之實,但她現在唯一能攀住的正是這份虛榮的名呀!或許還有「利」的追逐吧?因為若卡爾無後,卡爾的財產也將由她繼承。這都是「隱然」的躁動,但不能否認不存在卡爾妻子心中的。
年輕的賽巴不也是如此?與他一起長大的瑪麗亞與他有了感情,但瑪麗亞因母親死亡而離開,於是賽巴便與鎮內的美女克勞蒂亞交往,但等到瑪麗亞回來,兩人死灰復燃,於是他又表示要離開克勞蒂亞,這對克勞蒂亞而言是相當不公平的。於是他更加「躁動不安」了。但事實上最後賽巴回去探望她,而克勞蒂亞已經又有了入幕之賓,至於那個男人是誰並不重要,導演敘述的只是人類一種慣性的躁動罷了。
瑪麗亞不也是如此嗎?她因為愛上了賽巴而在打掃房間哭泣,正巧遇上了卡爾。情場老手的卡爾很快就誘導瑪麗亞上了床。難道是因為瑪麗亞愛上了卡爾?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只是在那種情境中,似乎很難讓瑪麗亞跳脫那份心靈的躁動。
導演是將每個角色都以相等的對待來詮釋每個角色的自我觀念。換句話說,過去我們會以一條鞭的社會價值觀來審視每個人的作為,但自主觀念愈來愈強化的現今,每個人更在意於當下的直覺,而在那一刻做了選擇也跟任何人無關,但重要的是後果必然由自己來承受。
這是未來社會一個重大改變的趨勢,不是任何的教條可以約制與責備的。事實上這也更加地脫離過去假借社會虛構的大旗,讓個人更加精準地重新看待自我內心的世界,從而實踐人生真正的價值觀。
當自己可以坦然面對自我的躁動時,也就是能發掘自我的時刻。自我並非是空泛的名詞,必須直接去面對撞擊與實踐,並從中體現那份自我的真實存在價值,這才是真正的面對自我。
瑪麗亞向賽巴說出實情,這絕對是自我認知與負責的表現;賽巴雖然憤怒撲向卡爾,卡爾似乎也只能四下逃竄了。這些躁動說明了人常因為跳脫不開這些糾葛,一生中都在其中的泥淖中打滾,縱然已經失去了躁動的元素,人只要靜心反思,便不難發現,那份躁動其實並未離去,只是藏得更深罷了。
未來的人際關係與家庭關係是可以更簡單,但也可以是更複雜的。因為除了既有的結構面向,尚有更多潛藏但卻可以公開的面向。當一切屬於慾望的都能被攤開而認同,是否會讓一些問題消失?或者在許多問題消失後會產生更新更多的問題?
其實這個答案是肯定但也是否定的,畢竟這一切都必然回歸到「心」的問題。心量可以極小也可無盡的放大,端看你自己對這些事的自我認定與見解。重要的是心並非不斷地追索,心的真相是其實祂都是一直俱足的,這是人生最重要的真諦。

更多精彩的電影導讀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