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目前無書封)
題名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講授人:李金櫻 老師
放映日期:2013 / 9 / 28 下午 2:00

片長:156分鐘

美國 / 1943年 / 普通級

導演:山姆.伍德(Sam Wood)
演員:賈利.古柏(Gary Cooper)
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

得獎:1944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配角
1944年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男配角
1944年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女配角



◎ 劇情簡介
  1937年西班牙內戰如火如荼內戰,來自美國的羅伯特加入該國共和黨軍事,從事爆破工作。剛結束炸毀一列火車任務,隨即被古茲將軍指派其準備三日內爆破一座峽谷上鐵橋。
  羅伯特和安瑟莫分別背著沉重的爆破器材至陡峭山岩上,遠眺那座橋橫跨峽谷兩端,而兩邊都有哨兵防守,其中一邊有一廢棄鋸木廠,有駐紮一小隊守衛人員。
  他倆繞過山丘穿過小溪,沿著嶙峋的溪床往前行。安瑟莫先行進入山區隱密處後,不久即有一滿臉鬍子、圓滾滾的臉、眼神陰森、矮胖粗壯手持卡賓槍的男子跟隨安瑟莫出現,其自稱是此山區游擊隊的首領-巴布洛,要求驗羅伯特身分後,方准羅伯特進入游擊隊的營區內。
  羅伯特看出此營區在高聳的盤岩下,從空中看不出來,簡直像熊窟一樣隱密。他們先在山洞口前的岩石,席地而坐後。一短髮女子自洞內拿出麵包及食物怯怯地分予大家,羅伯特驚奇地看著她,起身問其芳名─馬麗亞,二人一見鍾情。
  接著有一皮膚較黑、身材較胖,黑髮女士出來,她是巴布洛的女人叫琵拉,看起來精明能幹。她告訴羅伯特,馬麗亞是三個月前他們自一列被炸的火車中救出的,當時她被理光頭亦遭凌虐躲在石頭堆裡不斷顫抖,現已漸復元。
  羅伯特告知大家,其此行任務並希望游擊隊員協助他完成。巴布洛反對,琵拉則強勢表明支持,並要求其他隊員如普瑞米提佛、費南度、安垂斯、拉斐爾、奧古斯丁等人表決,他們一致贊同。巴布洛落寞地離開,再回來竟示其善意,大家告知羅伯特,其中必有詐要小心。
  琵拉帶羅伯特及馬麗亞去另一山頭,找另一游擊隊頭目-艾爾沙多,請其協助找幾匹馬。晚上突然飄起雪來,敵軍一巡邏騎士被羅伯特擊斃,巴布洛搶馬匹騎繞道以混淆雪印痕跡。接著更多敵軍騎士出現,大家全守候在外準備應戰;忽然另一山頭有人槍擊敵軍,原來是艾爾沙多帶領其隊員霍金等5人殺敵,最後被敵方飛機掃射而5人全亡。
  巴布洛安置好馬後,回到營區洞內無人,乃趁機將羅伯特背包中一木製引爆盒放入火爐後,隨即逃離。羅伯特睡在洞外草地上,馬麗亞貼心地準備羽絨毯給他,二人彼此感情更加濃密,心與心更相契合,珍惜短短3日的相處。
  費南度自外回來告知敵軍已知攻擊計畫,羅伯特請安垂斯儘快找到古茲將軍告知此事。突然琵拉拿出被燒燬的引爆盒,羅伯特只好以手榴彈替代,備好器材準備出發。巴布洛再度回來並帶了3個異族人,要求參加此任務。羅伯特基於炸橋後,只有巴布洛知道帶領大伙撤退至哥瑞多的路,再度接受巴布洛加入。
  黎明前兵分三路,羅伯特和安瑟莫至一端殺死哨兵後即上橋中間段安置炸藥,另一端由巴布洛帶人殺敵掩護,琵拉則帶其他隊員進攻鋸木廠的敵軍,馬麗亞負責看守馬匹。在此同時安垂斯經過重重關卡,終於找到古茲將軍,但為時已晚。羅伯特在大批坦克車過橋前炸斷橋,並安全逃離,但安瑟莫躲避不及而亡,費南度、拉斐爾亦均陣亡,巴布洛殺死他找來的異族人。
  最後剩羅伯特、琵拉、奧古斯丁、巴布洛及馬麗亞等5人,由巴布洛帶領每人一一騎馬快速通過敵軍機關槍掃射地帶,羅伯特的馬被射中摔下來,其腿已斷無法動彈,他要馬麗亞隨琵拉等先行離去,鐘聲響起。

◎ 劇情分析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分難解;所以千萬不必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by 約翰‧堂恩(John Donne)《祈禱文第17篇》(Meditation XVⅡ),1624年。
  海明威以這種「人道主義」為起點開始寫作,他最長的一部小說─1940年的《戰地鐘聲》並於1943年被拍成本片。
  原著長達數十萬字,卻將整個布局與情節壓縮在短短三天之內,作者將游擊隊與羅伯特合作炸橋經過,營造出極度緊張的氣氛,也藉此展現各主要人物在瀕臨極限情境時的人性反應。劇中人物始終擺盪於理想的執著與無力感,信心與自我解嘲,歡欣與絕望的兩極之間。他們既具有高貴情操卻又詭譎莫測,精明能幹卻凝聚力和紀律不足,具有高度勇氣卻無效率。例如安瑟莫自言自語說「戰爭殺人、戰後若能生還,將以何種方式活著,才得以獲得寬恕?」
  片中男主角羅伯特是美國人,在美國教西班牙文,他是為了他所有的信仰而戰鬥,因而至西班牙並加入該國共和黨軍事活動。他認為納粹、法西斯、俄國共產黨等國反對民主潮流,利用西班牙做為他們新式戰爭機械的試驗場所,如他們的坦克車與轟炸機等等,以彰顯渠等在民主之上。
  作者在這三天裏塞了各式的回憶。讓主角在發現真相或表現心靈狀態時,得以連環播各個過去的片斷來支撐當時的狀況。如琵拉敘說先前暴民的殘暴殺人,馬麗亞訴說其鎮長父親和其母被殺慘狀。
  羅伯特擔任這次炸橋任務的負責人,來到山上與游擊隊共同合作,以絕斷法西斯軍輸的往返。這三天就是完整的描述游擊隊在與羅伯特合作的過往事蹟如何造每個人的心念與行為。而被派往訴諸歷史文字的,只證明了一個道理,人並沒有善與惡之分,惟有好與壞因事而被區分了。人性因事而被挑動的惡並不會亞於土匪國之法西斯的殘忍暴行。純然的好事不是必然會挑起善念;純然的壞事也不絕對的引發惡念。一件事錯了,就註定要出意外。不是炸橋錯了,是戰爭本身就是一件錯事,註定要失敗,不管贏家是誰。
  海明威成功地刻畫人物的特色、情狀細膩地描寫著羅伯特和游擊隊隊員間的愛恨情仇。如老實忠厚的安瑟莫,油嘴滑舌的吉普賽人拉斐爾,陰沉老練的游擊隊首領巴布洛,勇敢果決的巴布洛太太琵拉,滿口髒話的奧古斯丁,還有費南度、安垂斯、普利米帝佛…等形形色色人物都是劇中的血肉。
  戰爭是殘酷的,一個人要活下去,就必須對生命中正面的價值或意義,具有明晰的感應。但一切所謂神聖的、崇高的、正義的、偉大的宣示或舖陳,其實都是詐騙;列強為了爭奪資源和市場而狗咬狗的世界大戰,動輒殺傷殘害成千上萬的無辜軍民,在歐洲戰場,作者看透了英美方面和德義方面都是一丘之貉;然而,人生畢竟要有救贖,需要有陽光。而愛情的喜悅、審美的意趣,就成為海明威筆下的殘酷世界中最動人、也最引人救贖。
  羅伯特因主導炸橋行動,在游擊隊營區與馬麗亞相遇,二人一見鍾情陷入熱愛。都曾受過身心創傷,短短三天中,彼此付出殘缺又完整的愛給對方。他已對愛情的認知是「愛情的價值,不能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要以愛情的濃度及強度來評定,只要兩人真心相愛,片刻就是永恆。」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是,羅伯特腿斷難行,怕影響其他人逃生,決定犧牲自己。其臨終前,對馬麗亞說:「我們當中只要有一個人活著,另一個人就會永遠活在他的心中。」這句話看似超脫,實則道盡了戰時戀人的無奈與苦澀。戰爭是如此地殘酷,無論結局是誰輸誰贏,都釀造了無數的悲劇。
  海明威曾以特派記者身份走入炮火紛飛的戰場,其中也有參西班牙內戰的親身經驗。他在這部作品中將其本人化身為美國年輕教師羅伯特,在戰爭中逐步體認生命的真諦、愛情的珍貴、友誼的愜心與人文的價值,最後以壯烈的行徑體現了自我認同的信念。在此,鐘聲是作為象徵人間情誼、叩響心靈之門的意象,而不時響起的。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李金櫻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