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再見了,拉扎老師(Monsieur Lazhar)

再見了,拉扎老師(Monsieur Lazhar)(目前無書封)
題名
再見了,拉扎老師(Monsieur Lazhar)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再見了,拉扎老師(Monsieur Lazhar)

※影片公播版由楊健宗先生贊助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4 / 5 / 24 上午 9:00

片長:95 分鐘

加拿大 / 2012年 / 保護級

導演:菲立普.法拉多(Philippe Falardeau)
主演:蘇菲妮.麗絲(Sophie Nelisse)
艾姆利恩.尼倫(Emilien Neron)

禮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榮獲多倫多影展 最佳加拿大影片
   加拿大金尼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配角六大獎
   台北電影節觀摩片



◎ 劇情簡介
  在一個上學的日子,西蒙想起星期四是自己要幫忙抬牛奶的日子,於是他奔往冷藏室,但在經過教室時,卻看見了他們的老師瑪汀上吊在教室中。西蒙嚇得手上的牛奶都掉在地上,另一名女同學愛麗絲也急急奔上,她也清楚地看見了這一幕,然後才被老師全趕出教室。
於是這一班便陷入沒有導師的窘境,因為就算有老師,也沒有人願意來收拾這個爛攤子。正當校長焦頭爛額之際,一名叫巴康‧拉扎的老師來應徵,雖然尚未補齊證件,校長立刻要拉扎上課。
拉扎要學生們「聽寫」,這與瑪汀過去的教法有極大的差異,雖然如此,拉扎不但贏得學校老師的同事關懷,同時也贏得學生們的認同。
拉扎有時也會去領包裹,那是從別地寄來的果醬,但他幾乎不曾對人提過他的過去。而在課堂上,他以「蝶蛹」來教導學生,對一名喜歡趴頭睡覺的波西斯,則希望他多起來運動。對於心理治療方面,學校派來一名女的心理醫生,但每次療治的對話,都希望拉扎能夠迴避。
另一名教戲劇的女老師克蕾,似乎成為男老師注目的對象,大家都希望拉扎可以向她多一點表示,但拉扎似乎有些難言之隱。這個學校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如阿德馬勒來自阿拉伯,這些都需要老師多費神去照顧。
其實拉扎來自阿爾及利亞,當年有些獨立運動的暴力行為,其妻是個教師,她叫努丁,連同她的女兒安妮莎從樓上跌落而亡,於是拉扎向魁北克尋求庇護,最終獲得難民身份,而得以居留加拿大。
學生中的愛麗絲母親是機長,雖然常常不在家,但卻請了保姆與她同住,而愛麗絲的文章,有時會成熟的嚇人,拉扎不免與學校老師討論,但各人觀點不一,校長甚至認為她的文章充滿暴力。
另一名學生西蒙喜歡照相,卻將瑪汀的相片畫了翅膀及一條上吊的繩子,不僅愛麗絲與他衝突,拉扎似乎也認為,必須讓西蒙將原因或心中的傷痕說出。這雖然無關對與錯,但在西蒙說出原委後,一切又恢復了原狀,但卻發現拉扎老師根本只是個廚師。

◎ 劇情分析
一名學校的女老師上吊自殺,不僅擾動了學校師生的心理情緒,也開拓了故事的起點。
要探索這部影片,不可不知拉扎在阿爾及利亞發生的悲劇,因為革命與獨立的戰火,掠走了他妻兒的性命,而他不但沒有心理醫生的輔導,卻必須為自己的未來窮思變通。或許在走投無路,他才選擇到校冒用教師資格,或許幾個月的薪資,也能暫時解決經濟上的困頓。而另一種情形則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與全校師生共同檢視,面對死亡之後的心靈重建。
拉扎的妻子其實才是真正的老師,在片中他接獲妻子留下的ㄧ些橡皮印章,輕輕地蓋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想必是感嘆無比,但社會氛圍的轉變,有時像突如其來的利刃令人無法招架,但問題是,我們卻無法不讓這些事發生,政治、經濟、種族、宗教都是這個世界隨時會爆發的定時炸彈,就算人為干預,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第二點要瞭解的是,英語老師瑪汀的自殺原因。加拿大分法語區與英語區,因此,魁北克便會請一些優秀的英語區的老師來教英語,而瑪汀的婚姻顯然出了問題,於是到法語區教學,便成了一種避風的港灣。問題是,寂寞的心靈,是必須獲得一點釋放的。瑪汀採用了擁抱的方式。而這個學校,卻嚴禁任何老師與學生,有任何的身體的接觸,於是學生們也就被教導成「擁抱」是十惡不赦的罪行。
西蒙為了掩飾心裡的不安,於是謊稱瑪汀老師曾吻了他,或許是真實,但這也僅是一種愛護的親頰動作。西蒙不斷地抗拒與偽裝,最終將原本有憂鬱症的瑪汀逼上了絕路。西蒙甚至表示,瑪汀知道星期四是他負責搬運牛奶的日子,於是選擇這個時段讓西蒙可以看見她。
瑪汀生前確實對西蒙相當疼愛,因為她甚至才送他一台相機。而西蒙三不五時,會用相機拍攝老師上課的情形,沒想到受到拉扎的斥責,他責備西蒙,謂要照像前應經別人同意,這是一個伏筆。
由此點,再來對應西蒙所擁有的瑪汀相片,顯然也是之前西蒙為她拍攝的。但現在,西蒙卻戲謔地在相片中,為瑪汀畫上兩個翅膀,以及一條纏繞頸部的繩索,以此來揶揄瑪汀的死亡。
但事實上,西蒙心靈是相當痛苦的,看似頑皮的嘲弄,卻潛藏了更多的不安。於是這也逐漸影響了愛麗絲。
愛麗絲的母親是機長,她長年在國外,因此也養成了愛麗絲早熟的思維。於是她的文章,成了老師們討論的重點,拉扎歷經過家人死亡,他似乎了解這份緣由,但居住在魁北克的少女,為何會有這些生死的困擾呢?
校長對愛麗絲的文章評為「暴力傾向」,但她卻不知道,這種妄下標題豈不是另一種暴力?而真正學校的規定,師生不得有身體的碰觸,這種硬性規定更是另一種隱形的暴力。追根究底,最後連校長,也因僱用一個沒有教師證的人,而遭解聘,這應該也是某種潛藏的暴力吧?
拉扎在上課提到的蝶蛹,其實是來自巴爾札克的文章,雖然只是一個段落,但卻是整部電影的意旨與故事的起源,一棵樹上吊著小小的蛹蝶,大樹努力保護蝶蛹,但不幸發生森林大火,於是,來不及變成蝴蝶的蝶蛹,被火燒成灰燼,大樹雖然依然挺立,但心卻碎了,只有每當小鳥飛來樹幹休息時,大樹會為小鳥說著蝶蛹的故事。
最終拉扎老師必須離開學校,(某種程度而言,拉扎冒名頂替的行為也屬一種暴力。)而愛麗絲卻一反常態,奔向拉扎老師,並緊緊地擁抱他。
畢竟,要真正療癒心靈的傷痛,必須出自真誠心靈的釋放,尤其在體溫的傳遞中,更能及時讓積壓在心中的困頓,獲得解脫。拉扎未來將何去何從並不重要,他已經在重要時刻,做了他應該做的事,不管他有沒有教師證,所有的一切,都勝過其他僵化的老師的。
愛麗絲的母親,代表的是較開明與活躍,因為她不沉溺在原地,機長的身份讓她更有寬闊的胸懷。或許這一切,也是魁北克教育當局必須省思之處,藉一部電影的鞭策,或許能給我們另類的思考與面向。
死亡這個議題是極為沉重的,但放置在小學中,反而成為強烈的對比,似乎也由此,而延展出戲劇的衝突性,雖然導演並不是很強烈地批判這個焦點,但或許也是故意輕描淡寫,因為在輕與重的比例中,才不致因太多的比重而失勻,這正是其高明之處,不努力地說一個故事,卻已表明了一個故事。
影片中,也提及阿爾及利亞的革命戰火,這自然是屬於另一種世界的衝突,但這個世上,已經不可能把事情切得如此乾淨,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絲絲相連,不管喜不喜歡,蝴蝶理論永遠都是在發酵的。
本片曾獲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是加拿大近年來,相當重要的一部電影,也曾到台灣參加台北電影節觀摩片,獲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對比於台灣現有的教育體制,我們的教育系統,其實也是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雖然必須經過許多會議,最後才能定案,但重要的是,必須確實去改進執行,若一直在原地踏步,也正是僵化的一種表現。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